內容簡介
《偷香竊愛》是彼得·凱里的一部力作,獲得2007年度新南威爾士總理獎。它看似是一個發生在繪畫藝術界的愛情故事,實際卻揭露了畫家、收藏家、鑒定家和藝術商人的虛偽、狡詐和貪婪。主人公邁克爾·布徹·博恩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北部小鎮的一位知名畫家,因盜竊原本屬于自己卻被法院判給前妻的畫作而入獄四年。1980年,刑滿釋放后,他暫住于藝術收藏家讓-保羅·米蘭的屋子里,一邊繼續從事繪畫創作,一邊照顧體重達220磅且患有癡呆癥的弟弟休。一個暴風雨的夜晚,三十出頭的漂亮女人瑪琳·萊博維茨闖入他平靜的生活。不久,鄰居多齊·博伊蘭家收藏的名畫不翼而飛,警察懷疑是邁克爾所為,沒收了他所有的繪畫作品,聲稱要把它們帶回警察局鑒定。數日后,邁克爾來到悉尼,向警察索回自己作品,但無功而返。此時瑪琳再次出現,被沒收的作品失而復得,兩人迅速墜入愛河。原來,她是已故著名現代派畫家萊博維茨的兒媳。她從美國來到澳洲,就是為了尋找她公公遺留的價值連城的名畫。一場沖突之后,邁克爾帶著弟弟休,回到了澳大利亞內陸小鎮,再次過起了平淡無奇的生活……邁克爾如同一只迷失的羔羊,囹圄于傳統與現代、善良與欺詐、中心與邊緣的世界中,經歷了人格自我分裂和自我健全的過程。 凱里以“名畫”為中心,勾勒了一幅現代人貪婪欺詐的嘴臉。小說中“名畫”已不再是高雅的藝術品,而是人們揚名立萬的“商品”。在名利的驅逐下,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緊張、甚至仇視。